业余无线电:操作证考试
或许从去年购买收音机开始,就注定了我会入坑业余无线电。以我的性格,绝不会满足于只接收,肯定也想发射电波。所以,找到并加入业余无线电这个圈子,是必然的事情。我最近顺利通过业余无线电A类操作证考试。
桂林市第三期业余无线电台操作技能考试报名通知发布后,和我约好的那位老师第一时间提醒我报名。起初想邀请一个通信专业科班出身的同事一起,可转念一想,以我对他的了解,他多半会淡淡地回一句「你去吧,我就不去了」,随后转过身背着我,撇撇嘴,一脸鄙夷,心里嘀咕着「这人整天净搞些没用的」,当天晚上还会打电话给他兄弟,一起吐槽我若干分钟。于是决定还是自己去算了,免得自讨没趣。

9月26日清晨,我前往位于高新产业园的无线电监测中心参加考试。这个事业单位在一栋并不起眼的大楼里,屋顶矗立着巨大的天线,楼下院子不大,一楼陈列着丰富的无线电宣传展板。往里走,还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无线电设备和一批被缴获的黑电台。考场门外,有先到的爱好者将自己设计的QSL卡片放在桌上供人取阅,交换QSL卡片是业余无线电圈内特有的文化。

现场的考生多数报考A类操作证,少数考B类,没有C类。这三类操作证对应着不同的权限:A证是入门级,可使用VHF(甚高频)和UHF(特高频)频段,常用设备为手持对讲机,无中继时通信距离约几公里;B证是中级,可使用短波电台,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公里,能覆盖全球;C证是高级,全国仅两千多专业人士持有,允许高发射功率。操作证需要从A级开始考取,满足条件后才能逐级向上申请。由于需要不断在设备上花钱,业余无线电也被戏称为「无限垫」。考虑到时间和经济成本,我会适当玩玩,B证估计就是我的终点。
来考试的有不少女性,还有一群年轻的学生。有位高校老师招呼这些年轻人进来,估计是他引导学生们接触这项活动,真好!A类考试的题库规模小且题目较为基础,我仅用几分钟便答完交卷,并且对通过考试很有把握。本轮考试报考90人,实考只有72人,由此可见桂林市的考试名额并不金贵,不像一些大城市,考试名额一出来就秒光,抢到考试名额就是入坑的第一道门槛。10月10日,终于在智谱软件上查到考试通过的消息。10月11日,证书编号也分配完成,只是拿到证书还要再等些时日。
要通过业余频段与他人通联,必须同时持有操作证和执照。操作证类比开车的驾驶证,执照类比行驶证,证明设备已完成合规核验、可合法使用,两者缺一不可。不过我等不及,想早点玩上设备,便提前下单了对讲机,10月11日就到货了。我严格遵守规则,只接收信号,不主动发射信号。10月12日傍晚,我在楼顶守听,在438.5MHz频率(业余UHF频段常用守听频率)上首次听到了本地爱好者的对话,挺有意思的。
由于城市中高楼林立、电磁环境复杂,无线电信号受到严重干扰,许多爱好者会选择到野外架设电台,因此,业余无线电和户外活动是绝配。在网络上,我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与,有的小朋友还成功考取了操作证。他们在通联时互相问对方作业有没有做完,太可爱了!这项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动手能力,激发对科技的兴趣,还能让孩子走出房间、亲近自然,多在户外接触阳光还有助于预防近视。
在考试成绩公布的前几天,我在一位优秀同乡(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在读学生)的个人网站闲逛,发现他6月份发表了从零入门业余无线电之路一文,介绍了入坑经历并分享了经验,这令我非常惊喜。我们不约而同都入了同一个坑,他不仅比我早了一年,在起步年龄上更是领先了我十多年。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,喜欢探索,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!